李鸿章一首茉莉花感人至深,你的忠真

文/四季文史

一直以来,关于晚清历史的发展始终让人为之侧目,不单单是因为这个朝代距离我们最近,更是因为这个时代所带给我们的温度尚且温凉,甚至于说,晚清朝堂上的各色人物,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索空间。

晚清,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屈辱史。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,故步自封、妄自尊大、穷奢极欲,将大清百年基业推向绝境。虽然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,但何尝不是因为晚清国力衰微,才落得任人宰割的地步呢?虽然政府腐败、不作为,但丝毫不能掩盖一些忠良的丹心护国,例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。

李鸿章

李鸿章为大清的振兴殚精竭虑,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,让晚清尽量体面地矗立在世界东方。只可惜,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,都不可能以一人之功而力挽狂澜,他李鸿章也不例外。

“年少不知李鸿章,长大方知真中堂。”发生在李中堂身上的故事又是何其悲壮呢,可以说,李鸿章伴着荣耀而生,却随着屈辱而亡,这岂不就是大清的一部衰亡史吗?那么李鸿章,到底是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卖国贼呢?

洋务运动中的李鸿章

据史料记载,李鸿章在晚清时期,大约签订了三十多个卖国条约。在我们的印象中,李鸿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,甚至说清朝的覆亡,他负有重要的责任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回溯历史,细品这一幕幕的背后沧桑,除了留下感动之外,我们好像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头论足。

首先,推行改革,大兴实业,在晚清历史发展进程中,李鸿章功不可没

公元年,22岁的李鸿章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书生,在其父亲的引荐下,拜见了自己一生之中重要的启蒙老师曾国藩。经过短暂的接触,曾国藩很是欣赏这位后生。果不其然,在年,李鸿章成功考取进士,从咸丰三年的正七品编修,很快就做到三品要员的位子上,得到了慈禧、光绪的厚爱。

剧照:李鸿章与慈禧

李鸿章一再升迁自有它的道理。李鸿章除了会当官之外,还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理论,而最为重要的是他对大清历史的贡献。在对太平天国的镇压运动中,李鸿章亲自带队,鼓舞士气,同时,他知道曾国藩为了剿灭太平军,也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,故李鸿章没有去摘这个“桃子”,而是把它让给了曾国藩,可见李鸿章的情商有多高。清末有人曾评价,曾国藩善于识人,左宗棠善于打仗,而李鸿章善于做官。

李鸿章的淮军:洋枪队

作为朝廷冉冉升起的耀眼之星,李鸿章没有飘飘然,他自然能看到清廷腐败的一面,作为一个臣子、一个公职人员,李鸿章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。他不但不反对改革,还积极主张、策划大兴实业,发展军政。

如,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的时候,李鸿章临危受命,组建淮军;他革除弊习,冲破旧思想,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、江西兴国煤矿、湖北广济煤矿、开平矿务局、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系列民用企业;提出“海防论”,组建洋枪队,倡议并建立北洋水师……

客观来说,李鸿章是晚清发展功臣,作为一个实业家、一个历史变革者、推动者,李鸿章倾尽全力忠心为国、实业救国,虽然这段经历已经成为历史过往,但李鸿章的功绩不能被历史沙尘埋没。

北洋水师舰艇上的士兵

其次,忍气吞声、磕掉牙齿,满口苦水自己咽,主子永远都是对的

在年巴黎万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上,当其他国家国旗升起的时候,都有国歌伴奏,可唯独清朝的国旗升起的时候,居然连一首代表歌曲都没有,当所有的人都在嘲笑清朝时,李鸿章却拄着拐杖,缓缓地走到了前边,佝偻的身躯却铿锵有力地唱起了小曲《茉莉花》。

李鸿章在外国人面前守住了尊严,这个细节源于他内心的爱国。发生在李鸿章身上争议最多的就是“丧权辱国”四个字。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开始,清廷就把责任全部推给了李鸿章,而李中堂也只能百口莫辩,因为他心里清楚,在风口浪尖上,永远没有犯错的主子,只有替罪的臣子。

清国国旗:黄龙旗

年4月,战败的清廷不得不向日本求和。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曾经徒弟变成师傅,曾经的师傅成了徒弟。李鸿章此去不是传经授教,而是屈尊求饶。此时此刻,立在船头准备登上马关的李鸿章心里酸楚自难说。

李鸿章:晚倾波涛离海岸,天风浩荡白鸥闲。舟人哪识伤心处,遥指前程是马关。

与伊藤博文的谈判进行得很艰难,期间李鸿章还被日本浪人行刺,随行人员惊恐不安,哭声一片。李鸿章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说:“慌什么,都不要哭,我死不了,此血可以报国矣。”三天后,他头裹纱布,又坐在了谈判桌前苦苦哀求:“再减少万,行不行?”伊藤博文没有应允。“万两不行,再减少万总行吧?”……最终,李鸿章挨了一枪,换来了日本人无条件停火的协定,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台湾,由原来赔偿白银三亿两被李鸿章“砍”至二亿两。此后,李鸿章立誓:“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国土。”李鸿章是这样说的,更是这样做的。

李鸿章签订中日《马关条约》

第三,做人何其难、替罪何其辱,人生最难写的原来是自己的名字

据统计,经李鸿章之手签订的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,就多达三十几个,这是他身后背负骂名的主要原因。弱国无外交,放归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,李鸿章只不过是清廷的职场代表,其实质也就是晚清统治者的替罪羊罢了。没有李鸿章,同样有张鸿章、王鸿章的出现。

年,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出席《辛丑条约》签字仪式。王爷作为当时中方的最高代表,按理说应该他来签字。签字时,奕劻踌躇不定,难以落笔,李鸿章走上前去对他说:“王爷,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,你还年轻,路还长着呢,这个卖国贼的骂名,还是让我来当吧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“李鸿章”三个字签成“肃”字的模样,这三个字挤在一起,看上去既虚弱无力,又辛酸悲苦。签完条约,李鸿章一阵剧烈咳嗽,吐血不止。

李鸿章在《辛丑条约》上的签字

李鸿章源于荣耀,毁于屈辱。历史本无对与错,尤其是李鸿章,他本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去阻挡滚滚历史洪流。晚清的闭关锁国、盲目塞听和夜郎自大,最终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,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时候,那些拳拳之心的报国臣子,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。作为一个热血国民,谁都不愿去签这一个个让人心痛的条约,但他只能听命于一道道圣旨,还能做什么呢?

剧照:李鸿章代替庆亲王签字

结语:李鸿章是:真才子,真性情,真中堂。梁启超在《李鸿章传》里写道:“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,五洲万国人士,几于见有李鸿章,不见有中国。”也许你会认为李鸿章是可怜的,但其内心却是骄傲的,李鸿章有小性、有大忍,更守初心。

李鸿章塑像

(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品读;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联删;欢迎您的点评和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olihuaa.com/mhxg/11978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