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馨和茉莉的区别榆木斋

素馨和茉莉的区别

文:冰冷冰凉

昔日的广州花乡芳村花地,盛产香花素馨花和茉莉花,这两种香花是随着洋船从伊朗来到了地处白鹅潭畔的大通港,落户于大通寺侧之花田。

素馨

茉莉

据《广群芳谱》记载:素馨,一名那悉茗花,一名野悉蜜花(译音),来自西域,枝干袅娜似茉莉而小,叶纤而绿,花四瓣细瘦(其实素馨花和茉莉花虽然同是香花,但是花朵的形态是有区分的。素馨花朵含苞如针状,故有素馨针之称,而茉莉花则朵朵如圆珠)。素馨花枝条柔长而垂坠,须屏架扶起,不可自竖。而茉莉花则亭亭玉立,刚劲秀茂。

素馨

素馨花这一个中国化的雅名,它的来由据《龟山志》载:“昔刘王有侍女名素馨,冢上生此花因以得名。”而《广州志》更有曰:“城西九里曰花田,弥望皆素馨花,《南征录》云:南海刘隐时有美人葬于此,至今花香异于他处。”观此记述,便知素馨花获得这个雅名由来已久。

红素馨

黄素馨

素馨自从落户于花地大通寺侧的花田后,因其花香馥郁,深得人们之酷爱,因此附近毗连的花农,也纷来移植。如市内西关地带的永宁桥,又名三板桥(在今清平路之西),桥南是三角市,在南汉便是种植素馨花之花田了,但是到了清末,因此地商业日渐繁荣,花田日渐湮没,演变成为妓楼和烟馆林立之地。因此诗人蔡士尧有诗句咏曰:“第五桥踪迹可怜,桥头南望素馨田;沧桑人事多更变,坠髻横钗向紫烟。”

之后,海珠区的南岸花农,也都争相竞植,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有详细的叙述:“珠江南岸有村曰庄头,周里许悉种素馨,亦曰花田,率以昧爽往摘,以天未明见花而不见叶,其稍白者,则是其日当开者也。既摘覆以湿布,毋使见日,其已开者则置之不摘。花客涉江买以归,一时穿灯者作串兴缨珞者数百人,城内外买者万家。富者以斗斛,贫者以升,其量花若量珠然。花宜夜乃开。上人头髻乃开,见月而益花艳,得人气而益馥,竟夕氤氲,至晓萎犹有余味,怀之辟暑,吸之清肺气。又宜作灯雕玉镂,冰玲珑四照,游冶者以导车马,故杨用修有云:‘粤中素馨灯天下之至艳者也。’”

又素馨花也可提炼成香油,可作儿女之化妆品,以其能为面脂润头发,龙涎香饼香串,冶以素馨花则韵味愈远。乃到隆冬时素馨花朵缩小,摘下经数日的时间才开。而素馨花在夏天酷热时,花朵盛开,琼英狼藉,入夜满城如雪,处处芬香。到了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巧节时,素馨花是达到最狂热的季节了。珠江河面的素馨花花艇,游泛于西泉口一带,此时则千门万户,皆挂素馨灯,结为鸾凤诸形,或作流苏宝带,间以朱槿花以供神佛。豪门宴会当酒酣时,出素馨球以献客,客闻寒香而沉醉以醒,以挂复斗帐中,虽然盛夏,能除炎热,枕簟为之生凉。故此有俗谚曰:“槟榔辟寒,素馨辟暑。”故此粤人均以槟榔和素馨为矜类之尤物,如有客人来时,先献客以槟榔,次以素馨花也。

素馨花在清朝之康乾盛世,曾经盛极一时,乃至清末,衰落凋零,昔日广种素馨之芳村花地及河南庄头之花农,亦改种茉莉花了。现今仅有东郊的员村棠下等村乡农民们,在自留地约种了二三十亩的素馨花,是采摘花朵,用来供应市内的药材公司,作药物治疗病人之用。

茉莉

茉莉花,一名抹厉,一名没利,而佛经则名为曼华,因其花朵堪以饰髻发之用。根据《广群芳谱》记录曰:“原出波斯,移植南海。”因此诗人江奎有诗句咏之曰:“灵种传闻出越裳,何人提挈上蛮航;他年我若修花史,列作人间第一香。”观此诗句可以知道茉莉花之香味,是可以和素馨花媲美的。

茉莉花的优势一是产量高,种植一市亩的茉莉花,每年由初夏四月,至秋季的八九月,花朵的亩产有多公斤。这是素馨花望尘莫及的;二是它的工业用途比素馨花广阔,如可以提炼为茉莉香油,还可以大量供应各地方的茶厂,熏制茉莉香片茶叶之用,因此它的经济价值高,花农的收入大,无怪当地的花农们都改种茉莉花了。

茉莉花盛开的季节,也是适逢大暑的酷热天时,故也成为避暑的佳卉,宋《乾淳岁时记》有记载曰:“禁中避暑多御翠寒堂等纳凉,置茉莉素馨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,鼓以风轮,清香满殿。”而我们南国的农民们,当茉莉花盛开时,也是恰逢夏收夏种,又是荔枝丰收时节,人们一边欣赏着茉莉花,一边品尝着荔枝佳果,也是一件赏心乐事。

茉莉

岭南花事,源远流长,史乘俗俚,均多纪咏。尤以素馨、茉莉,宜并千古风流;历代遗香在纸,今世识之日渺。特请花叟诗人芳村谢老撰文,再追前艳;虽间有雷同,庶亦一唱三叹。

汉初,陆贾出使南越,见素馨、茉莉,即云:“南越五谷无味,百花不香,唯此二花特芳者,缘自胡国移至,不随水土而变。”(《南越行纪》)清梁廷?撰《南汉书》认为此时“未尝名素馨也”,甚是。素馨之名与五代南汉时期一位宫人的死有关,这是自宋而下历代文人包括史家都一致认同的,虽然记述小有出入,但的确是一段千古美谈。

素馨、茉莉何时由西域(印度、伊朗一带)引入,没有确切年代及事由可稽,但“耶悉茗”、“悉若花”、“野悉密花”等音译同出一词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实则这个译名是指素馨属中的一种即素方花。素馨属归木犀科,据年出版、由侯宽昭等编著的《广州植物志》所录,共约余种,“产于旧大陆的温带地和热带地,以喜马拉雅的东南为分布中心;广州有7种及1变种。”茉莉只是素馨属的其中一种。然则陆贾所见者何?说不清楚。因此《辞海》称素馨为“大叶茉莉”,是有根据的。有人说素馨即是茉莉,又说茉莉即是素馨,也不完全错。按上面所及7种及1变种依次为:

1.茉莉、2.毛茉莉、3.扭肚藤、4.小叶青藤仔、5.小黄素馨、6.云南黄素馨、7.光清香藤、8.素方花。前4种单叶,后4种复叶,并分别为藤状、秃净灌木,直立或攀援状灌木,藤状灌木,藤本,散漫、常绿、多枝灌木,直立灌木诸生态。其中可入药者惟扭肚藤,别名白花茶、假素馨、青藤仔花。《广州植物志》引《岭南采药录》:“凡患湿热腹痛,大便不畅,煎服立愈;又以之煎汤,洗疮疥良。”此品与毛茉莉极相近,容易混淆,陆贾所见素馨或即此,因其在广州近郊分布较广。至于南汉及后尤其花田所移植栽培者,不知品种凡几,肯定非止一品。

以生态而言,并非每一品都堪作发饰的。至于用以制作香料,应以茉莉为主,其实用价值也应胜于其他素馨属类。关于茉莉的盛名,《南汉书》引述了《清异录》一段有趣的文字:南汉地狭力贫,不自揣度,有欺四方、傲中国之志。每见北人,盛夸岭海之强。世宗遣使入岭,馆接者遗茉莉,文其名曰‘小南强’。及本朝镡主面缚伪臣到阙,见洛阳牡丹,大骇叹。有缙绅谓曰:此名‘大北胜’。”又:“乾和十四年,周遣使来聘。晟欲夸岭南之强,馆接者遣使者以茉莉,文其名曰‘小南强’,盖讥之也。宋是后主入汴,诸臣不识牡丹,有朝臣谓之曰:此名‘大北胜’。盖报此语。”

牡丹

以名花作讹诈,此外交手段可谓风雅;冷战所恃非兵而论及香草,亦千古一绝。盖南汉朝廷僭妄之态可掬,与其暴戾骄侈一面相映,确为历史上一怪诞“法相”。

近人有考证茉莉非舶来品,举中原内地、江淮上古有之,因手边没有可靠资料,便不作讨论,只好打住。

(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-5-6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olihuaa.com/mhxg/1166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